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浙江省小动物保护协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国家宗教局在京召开“慈悲护生 合理放生”座谈会

2014-8-24 11:41| 发布者: 快乐平凡| 查看: 1543| 评论: 0

摘要: 二○一四年七月三十日上午国家宗教事务局邀请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方面代表,在京参加以“慈悲护生、合理放生”为主题的座 ...
       二○一四年七月三十日上午国家宗教事务局邀请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方面代表,在京参加以“慈悲护生、合理放生”为主题的座谈会,总结佛教道教关于慈悲护生、合理放生的理念与实践,听取政府部门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阐释解读,征询专家学者意见建议,呼吁佛教界和道教界引导广大信教群众随缘放生、合理放生,让善行真正结出善果。
       会上,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宣读了《慈悲护生合理放生倡议书》,呼吁广大信众践行佛教、道教慈悲护生的理念,遵守法律法规,以科学知识为指导,正信正行,合理放生,慈悲护生,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附:

“慈悲护生、合理放生”倡议书

   

    放生活动古已有之。据《列子·说符篇》记载,春秋末期晋国的赵简子把别人献给他的斑鸠予以放生,并且说“正旦放生,示有恩也”。放生习俗在中国民间有相当深远的影响。

    道教把动植物看作是有灵性的,认为对待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应当怀有对待人的生命所具有的那种恻隐之心。《道藏》所收《水镜录》中有《放生文》和《杀生七戒》两篇,用极其感人的语言,劝人放生戒杀。道教提出要保护动物以及一切生命体,带有一种对于生命的普遍慈悲和怜悯之心。

    道教的放生应当遵守一些基本的仪轨和要求。首先,在放生前,可以静心面对所放之物,诵念《道德经》,将能量布施于所要放生动物的灵性中;并用心灵与这些动物交流。接着,推心香,禀心愿,恭请太乙救苦天尊和吕祖及本方土地等尊神接收呵护其性命。然后,参加放生的众善信共同念诵三遍放生咒,向将要放生的动物洒下净水,以净化它们的灵魂。最后,由一人念读放生善信的名单,将名单焚化,并将动物逐一放生。

    放生本来是一桩功德无量的好事,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放生活动在缺乏对动物基本生存条件的认知、缺乏科学的放生知识的情况下,一味地追求形式、追求功德,导致很多的放生行为最后变成杀生或害生。不当放生所带来的危害,主要有:1、随意乱放外来物种,破坏生态平衡,甚至导致本地物种的灭绝;2、购买动物放生,容易刺激杀生黑色产业链;3、买卖野生动物,违反国家法令;4、大量放生,超过生态负荷,导致生态失衡;5、不顾生物习性,误将生命置于不宜生存的环境;6、不注意动物检疫,可能传播疾病;7、不考虑他人安全,随意乱放有危险的动物。

    鉴于不当放生带来的危害,我们应当周全考虑,缜密操作,引导众生合理放生。首先,要做到“随缘放生”。遇见动物临当被杀时,劝解救下,这种放生又等于救生。其次,要做到“择物放生”。放生对象尽量选择能自己独立生存且不对周边环境和生物造成损害的动物。再次,要做到“择地放生”。事先了解放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尽量寻找有利于动物生存的地方放生,比如可以选择在环境清洁的放生池,以及远离捕杀的水域、山林放生。

    在21世纪,放生护生的理念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具有特殊而积极的意义。提倡护生放生的理念,有利于引导人心向善,提高公民的文明程度,建立和平、和谐的社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抑制不合理的消费和奢靡、腐败之风,改变不良的餐饮习惯,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从修行来说,更是增长同情心,减少罪障、疾病,增福增寿的功德之行。

    为了使护生放生活动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会向全国道教界发出以下倡议:提倡“慈悲护生、合理放生”,培养慈悲怜悯之心,重视珍爱生命教育,培育生态环保理念,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祝福祖国富强安宁                                                                                              中国道教协会

                                            二零一四年七月三十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江省小动物保护协会网站 ( 浙ICP备2022024782号  

GMT+8, 2025-5-8 05:57 , Processed in 0.0444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