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友善的投喂,背后隐藏许多深远的影响,是需三思的行为。图片来源:李璟泓 绘制 (文/林大利)在公园里看到鸭子或麻雀,常有一股想要拿东西喂它们的冲动。与动物亲切互动能带给我们温馨感受,但是,任意投喂野生动物真的是在爱它们吗?如果是在爱它们,为什么许多国家公园和动物园,常常都会见到“请勿投喂野生动物”的警示板呢? 事实上,人为投喂虽然可以让野生动物获得暂时性的温饱,但是长时间下来,一是污染环境,二是对野生动物的行为、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野生动物一旦变得偏好接受人为投喂,虽然不至于完全使丧失在野外觅食的能力,但是可能因此将低对人类的警戒程度。如果投喂的地点处于遮蔽不足,视野开阔的环境,则会提高野生动物被天敌捕食的风险。 生性隐蔽的鳞胸鹪鹩,为取食面包虫而将自己暴露在开阔的环境中,提高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图片来源:不具名鸟友同意提供 更有甚者,容易产生印痕(imprintng)的野生动物,如雁鸭和鹤类,在幼年期很容易受到人为投喂的影响,而变得过度依赖人为饲养,甚至可能导致无法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因此,有些复育中心在照护救伤动物时,必须伪装成亲鸟的样子,以免这些鸟类产生印痕现象。 生物学家表示,我有特殊的伪装技巧~(左)然而还要给小鸟上飞行课和迁徙路线课也是不容易(右)。图片来源:earthsky.org、arkive.org 如果以人类的加工食品投喂野生动物,其中油、盐、糖的含量往往相当高,容易使野生动物的胆固醇过高,且缺乏足够维生素及矿物质。接受人为投喂比起到野外觅食狩猎还要轻松许多,野生动物因此缺乏运动,进而影响健康。即使以野生昆虫如面包虫作为投喂食材,也会因为食物来源过度单一化而导致野生动物的营养失衡。此外,人为投喂常常造成相似的物种大量聚集,也可能提高传染病在个体之间快速扩散的风险。 随地洒满饲料和面包虫,或是不断往水里丢面包屑,真的是在投喂野生动物吗?拜托,这是在乱丢垃圾。 所有撒出去的食物,并不会完全被野生动物吃下,总是会多少残留于自然环境中。含有过高油脂甚至农药残留的食物,经过雨水的冲洗,便很容易污染土壤和水源。在野外弃置过多的面包虫,则可能成为基因污染(genetic pollution)的来源,甚至造成外来种的扩张。 残留的米粒及面包虫。图片来源:江昆达 摄影 人为投喂并非全然都是坏事,对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而言,透过人为补充食物资源以提升其族群量及生产力,是野生动物经营管理及保育中的重要策略之一。纽西兰的鸮鹦鹉(Kakapo, Strigops habroptilus)和欧洲伊比利半岛的伊比利亚猞猁(Iberian lynx, Lynx pardinus)的保育,都有采用投喂策略。 但是,这样的策略都是在事前对其食性、繁殖行为、栖地偏好等基础生活史资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经过审慎评估之后,才成为有效的保育策略。不是随便洒洒饲料就宣称自己在保育和爱护动物,更不必提那些另有其他意图,以投喂引诱野生动物的摄影。 综上所述,投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些必须要长时间的观察才有机会发现,但到了那时,可能为时已晚。我们对野生动物的了解还很有限,不知道它们应该怎么吃才能吃得健康。因此,最好的方法便是尽力维持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原有的互动方式,自然的栖地才是野生动物最好的厨房。(编辑:游识猷) 芝加哥禁止投喂野鸟的警示牌。图片来源:吴建龙 提供 PS. 为了避免印痕,你造那些科学家有多努力吗! 请不要让他们的努力付之东流!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江省小动物保护协会网站
( 浙ICP备2022024782号 )
GMT+8, 2025-5-8 05:01 , Processed in 0.0805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